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多源性室性早搏是指心室内多个不同部位分别产生早搏,相较于单一来源的室性早搏,多源性更可能预示着心脏存在结构性问题。在一般人群中,室性早搏的发病率约为1%至4%。在特定人群,如已知患有心脏病的人群中,这一数字显著上升。
2.该类型心律失常在无症状、偶发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当其伴随症状如心悸、头晕、胸痛或气短时,可能提示需进一步的医学评估。根据研究,频繁的室性早搏如果不进行监测和管理,可能增加心力衰竭或猝死的风险。
3.诊断多源性室性早搏通常依赖于心电图检查,以确定早搏的起源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观察24小时内的心律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治疗策略可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如明确的心肌病变或持续的症状,也可能需要考虑消融手术等介入性治疗。
尽管多源性室性早搏可能指向更严重的潜在心脏疾病,但并非所有病例均属危急状态。定期监测和适当的医学干预对于维持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避免过度疲劳、减轻压力、保持健康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