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辨证论治:中医将胃病分为多种证型,如脾胃虚寒、湿热蕴结、肝胃不和等。每种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
脾胃虚寒型常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等以温补脾胃。
湿热蕴结型可用三黄泻心汤、藿香正气散等以清热化湿。
2.草药治疗:常使用的中药包括:
黄芪、大枣:益气健脾。
陈皮、半夏:理气和胃。
白术、茯苓:健脾利湿。
3.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内关)来缓解胃部不适,调节胃肠功能。研究显示,针灸能够有效减轻胃痛、胃胀、恶心等症状。
4.饮食调养: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温开水泡饭等。
5.情志调节:针对因情绪因素引发的胃病,中医强调舒畅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辅助疗效。
中医治疗胃病重在个体化和综合调理,通过对症用药、针灸及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