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或真菌侵入心脏内膜引起的严重感染。通常表现为持续低烧、疲劳、盗汗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心脏杂音、皮肤斑点和血尿。
2.持续低烧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大约90%的患者在病程中会经历这种情况。低烧通常维持在37.5-38.5°C之间,这可能与病原体持续存在于血液中有关。
3.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步骤,可确定具体病原体。至少进行三次血培养,以提高检出率。同时,超声心动图特别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确认心内膜感染及其并发症,如赘生物和瓣膜损害。
4.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需进行长达4-6周的静脉输注。如果病情复杂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如心脏手术以修复或更换受损的心瓣膜。
5.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定期监测体温和血液指标,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应密切观察有无新症状出现,如气急、胸痛或神志改变,提示可能存在并发症。
如果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尽早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