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环境温度:冬季气温较低,低温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室外温度每下降1°C,平均动脉压可增加0.6mmHg。
2.日常活动减少:冬季白昼时间缩短,人们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量降低。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会导致心血管功能调节能力下降,使得血压更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饮食习惯变化:某些人在天冷时倾向于摄入更多的高盐、高热量食物,这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血压升高。钠摄入过多是已知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
4.生理节律变化:人体的生理节律,如昼夜节律,也可能在冬季发生变化。寒冷环境可能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其在夜间更加活跃,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5.精神压力增大:冬季节假日较多,社交活动频繁,部分人会因为工作安排、家庭事务等原因感到精神压力增大,进而导致血压波动。
为了管理冬季夜间血压升高,应注意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增加适度的运动,合理调整饮食,特别是控制盐分摄入。同时,科学地应对压力,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冬季血压波动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