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脑卒中:指的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细胞损伤。它分为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和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
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约80%,通常由血栓或栓子引起,阻碍血流到达大脑。
出血性卒中则是因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泄漏,约占20%。
2.脑梗塞:属于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情况多由以下原因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积聚在动脉壁上,可能导致狭窄或闭塞。
血栓形成:血液凝块可能在动脉内形成并阻止血流。
栓塞:源自心脏或其他部位的凝块随血液流向脑部并造成阻塞。
3.症状与诊断:
脑卒中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症状通常包括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一侧身体表现尤为明显;言语困难;视力模糊;行走困难或头晕。
诊断主要通过CT或MRI成像来确定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多数依赖于溶栓药物或机械取栓术,以尽快恢复血流。
出血性卒中的处理可能需要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对脑卒中的患者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减轻后遗症和提高恢复几率。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