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辨证施治:
中医学将百日咳分为不同阶段和证型,如初期风热犯肺、痉咳期痰热阻肺、恢复期肺脾气虚等。在初期,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有痰,治疗应以疏风清热为主;在痉咳期,表现为剧烈咳嗽、痉挛性呕吐,则应清热化痰止咳;在恢复期,由于久病体虚,应注意益气养阴。
2.中药治疗:
初期风热犯肺:常用桑菊饮,主要成分包括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等,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痉咳期痰热阻肺: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具有清热宣肺、平喘止咳的效果。
恢复期肺脾气虚:使用玉屏风散加味,包括防风、白术、黄芪等,能补益肺脾、提高免疫力。
3.辅助疗法:
食疗调养: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摄入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粥类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推拿按摩:通过特定穴位的按摩,如肺俞、天突、尺泽等,帮助缓解咳嗽症状。
艾灸疗法:在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如足三里、关元等,可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中医治疗百日咳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并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