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实验是什么

2024-11-0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病情分析: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的临床检测方法。总胆固醇水平是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1.样本采集:使用真空采血管从静脉中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通常在禁食12小时后进行采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样本分离: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中,通过高速旋转分离出血清。血清是用于检测胆固醇水平的主要成分。

3.酶法测定:使用特定的酶(如胆固醇氧化酶)催化反应,生成可以通过光度计测量的产物。该步骤中常用的试剂包括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

4.光度计测量:将反应后的样本放入光度计中,通过测定吸光度来计算出血清总胆固醇浓度。结果通常以毫克每分升(mg/dL)或毫米每升(mmol/L)表示。

5.结果分析:根据测得的总胆固醇水平,与正常参考范围对比,判断个体是否存在高胆固醇血症。一般来说,总胆固醇水平低于200mg/dL(5.2mmol/L)被认为是正常的,200-239mg/dL(5.2-6.2mmol/L)为边缘升高,高于240mg/dL(6.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的测定对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检测前应遵循禁食指引,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