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遗传基因突变:
a.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主要与LDLR基因、APOB基因和PCSK9基因的突变有关。
b.LDLR基因负责编码LDL受体,其突变会使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减少肝脏对LDL胆固醇的清除。
c.APOB基因突变影响载脂蛋白B100,这是一种重要的LDL构成部分,使其无法有效结合到LDL受体上,也会增加血液中的LDL胆固醇。
d.PCSK9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其表达的酶降解更多的LDL受体,从而减少LDL受体的数量,增加血液中LDL胆固醇。
2.遗传方式:
a.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这意味着如果父母一方携带异常基因,子女有50%的几率继承该基因并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b.若双亲均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子女可能会遗传两个突变基因,表现为更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即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3.病理机制:
a.LDL受体缺陷或功能不足,导致肝细胞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LDL胆固醇。
b.过量的LDL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中风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确的遗传基础,是由LDLR、APOB和PCSK9等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家族史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有效管理胆固醇水平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