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疾病概述与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因包括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腰部外伤、重体力劳动以及椎间盘退变等。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肌肉无力,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2.住院期间的治疗目标
减轻症状:通过药物、物理治疗、牵引或针灸等多种方式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教会患者正确的日常活动方法,减少症状复发的机会。
明确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如椎间盘摘除术或微创治疗方式。
3.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短时间卧床减轻椎间盘压力,避免坐位时间过长。床垫应选择较硬以保持腰椎生理曲度。
体位调整:鼓励侧卧位屈膝姿势,以减轻腰部负荷。避免前倾弯腰动作,如捡拾物品时建议屈膝下蹲,不可直接弯腰。
药物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或肌松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或加量。
辅助措施: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理疗、推拿按摩等需由专业人员操作,切勿自行尝试。
心理护理:帮助减轻焦虑情绪,通过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4.饮食及康复运动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遵循医嘱开展康复锻炼,如小范围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或腰背肌功能锻炼,切忌过早进行剧烈运动。
5.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
长期卧床可导致褥疮、静脉血栓形成或肌肉萎缩等风险,应定期翻身,必要时配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若出现排尿困难或双下肢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有效的入院宣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完成系统治疗,改善预后并降低复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