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选择合适的部位
拔火罐一般适用于紧张的背部肌肉或疼痛的区域,而非直接作用在突出部位上。常见的拔罐部位包括:
腰部(如肾俞穴、大肠俞穴)。
背部(如膀胱经两侧的穴位)。
局部酸痛明显的压痛点。
避免将火罐直接置于脊柱正中,以免对骨骼和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掌握拔罐时间与力度
每次拔火罐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过久可能引起皮肤损伤。
吸附力不宜过强,以感到皮肤轻度发热、牵拉为宜,避免皮下组织瘀血或破损。
3.选择适宜的拔罐方法
闪罐法:快速吸附和取罐,有助于刺激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初期或疼痛较轻者。
走罐法:将罐吸附后在皮肤表面移动,能更有效放松肌肉、疏通经络,但需配合润滑剂以减少摩擦。
4.注意事项与禁忌
皮肤有溃疡、感染、伤口或炎症时,不适合拔火罐。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应避免使用。
拔火罐过程中若出现明显的不适,如灼热感、剧烈疼痛,应立即停用。
女性经期和孕期应慎用,以免导致其他健康风险。
5.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应结合正规的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坐姿和作息习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恢复同样重要。
合理规范的操作和综合治疗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