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药物管理:检查患者目前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种类和剂量。某些患者可能对特定药物不敏感,或需要结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可能有助于控制血压。
2.生活方式因素:分析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日常习惯。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减重及戒烟等生活方式改变均能有效帮助降低血压。住院期间可以通过医院膳食管理及康复运动计划进行调整。
3.合并症检查:鉴别是否存在影响血压控制的其他疾病,例如肾功能不全、内分泌异常或心血管问题。附加的诊断测试如肾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或心脏超声波检查可能会提供重要信息。
4.心理因素: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或抑郁可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心理辅导或精神科协助可以成为治疗的一部分。
5.监测与记录:持续监测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用药及相关措施后的反应效果。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分析趋势并及时调整方案。
6.团队协作:确保心内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及其他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以综合性处理此类复杂情况。
为长期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关键,通过合理调整药物、改善生活方式、检测其他健康问题以及关注心理健康,可以逐步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