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对于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可抑制病毒复制。临床研究表明,病毒载量的显著下降通常在治疗后12至24周内观察到。丙型肝炎患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通常可以在8至12周的疗程中达到病毒学应答。
2.保肝药物:这些药物通过减轻炎症、减少氧化应激及促进肝细胞再生来保护肝脏。常用的保肝药物包括熊脱氧胆酸和多种抗氧化剂。其效果通常较为缓慢,在数月内逐渐表现出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同时,定期监测肝功能是评估药物有效性的必要步骤。
抗病毒药物和保肝药物的效果依赖于多个因素,包括病因、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药物的应答速度。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并定期进行检查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