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胶质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早期干预能有效控制肿瘤的扩散。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切除尽可能多的肿瘤组织,减轻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用于杀死残留的癌细胞,通常在术后进行,有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
化疗则使用抗癌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常与放疗联合应用。
2.病理类型和分级对预后影响显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胶质瘤分为四级:
Ⅰ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通常预后较好,通过手术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Ⅱ级:如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术后生存期可达数年。
Ⅲ级: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具有中等恶性,预后较差,需结合多种治疗手段。
Ⅳ级:如胶质母细胞瘤,最具侵袭性,常见且预后最差,平均生存期约为15个月。
3.个体化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4.支持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效的止痛、抗癫痫和心理支持措施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尽管当前医学技术尚不足以根治胶质瘤,但通过手术、放疗、化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在疾病管理过程中,及时就医和科学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