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怎么做的

2024-09-2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负压使火罐吸附在皮肤上,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等作用。

1.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火罐:常见的材质有玻璃、竹子和塑料。

清洁皮肤: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治疗部位,确保无油脂和污垢。

准备燃具:通常使用酒精棉球、打火机等工具。

2.操作步骤

点燃酒精棉球: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其放入火罐内,然后立即取出,使火罐内部形成负压。

快速贴敷:将火罐开口迅速扣在皮肤上,使其紧密吸附。由于负压的作用,皮肤会被吸入火罐内,形成明显隆起。

保持时间:根据病情和个人耐受情况,一般保持5至15分钟不等。如果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取下火罐。

取下火罐:轻轻摇动火罐,让空气进入,然后缓慢取下,避免强行拉扯导致皮肤损伤。

3.注意事项

选用合适的治疗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富、骨骼突出处较少的区域,如背部、肩部、大腿等。

避免使用于皮肤破损处:包括溃疡、炎症、烧伤等部位,以免引发感染或加重病情。

控制治疗频率和时间: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皮肤淤青、水肿甚至感染,每周1至2次为宜,每次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观察皮肤反应:在拔火罐过程中和结束后,应注意皮肤的变化,如出现异常红肿、疼痛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医生。

拔火罐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效果,但需慎重操作,避免滥用。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