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动作电位传播受阻:缺血性脑损伤后,由于氧气和葡萄糖供应不足,神经元内外离子梯度失衡,使得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在缺血条件下,局部脑组织的电导率下降,导致动作电位传播速度减慢甚至中断。
2.突触传递效率降低:缺血性损伤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能力下降,同时突触后膜上受体的敏感性也会降低。这些变化综合导致了突触传递效率的显著下降。例如,实验数据显示,缺血性损伤后突触传递的幅度和频率均显著减少,表现为突触后电位的振幅减小和突触后反应时间延长。
3.神经元兴奋性改变:缺血状态下,神经元膜电位可能会出现去极化,导致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异常,进而影响其兴奋性。具体表现为部分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而另一些神经元则变得不易被激发。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功能受损也是导致神经元兴奋性改变的重要原因。研究指出,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膜电位的恢复能力下降,导致神经元在重复刺激下的适应性降低。
缺血性脑损伤引起的电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动作电位传播受阻、突触传递效率降低和神经元兴奋性改变。理解这些电生理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