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基本组成:这种药物是通过将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与聚乙二醇(PEG)结合,形成一种长效作用的制剂。PEG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使其能够更持久地发挥作用。
2.作用机制:PEG-rhG-CSF通过结合到骨髓中的粒细胞祖细胞上的特定受体,促进这些细胞增殖、分化成中性粒细胞,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抗感染。
3.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种情况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通过使用PEG-rhG-CSF,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化疗的耐受性。
4.使用方法及频率:一般情况下,PEG-rhG-CSF每个化疗周期仅需注射一次,大多数患者可以在皮下注射后24小时内见效,持续时间通常为几天到一周。
5.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痛、头痛、肌肉疼痛和注射部位反应。较少见但需要关注的副作用有脾肿大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接受高剂量化疗的癌症患者,通过合理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感染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仔细监测患者的血象指标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