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诊断明确: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确定是否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CSU是一种持续六周以上的荨麻疹,原因未明。
2.触发因素识别:尽量寻找并避免可能的触发因素,如某些食物(例如海鲜、坚果)、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环境因素(如花粉、灰尘)以及情绪压力等。一些患者可能对冷热刺激敏感。
3.抗组胺药物治疗:非镇静性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荨麻疹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这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
4.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如果标准剂量的抗组胺药效果不显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剂量或者尝试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组胺药。
5.其他药物选择:对于抗组胺药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其他药物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或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
6.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还应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长期反复发作的荨麻疹可能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早诊治和规范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