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涌泉穴:位于足底前掌凹陷处。这是肾经的起点,按压此穴可以补肾固精,强身健体。
2.太白穴:位于脚内侧大拇趾根部,在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太白穴属脾经,按压此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3.失眠穴:位于脚底中央偏上部。按摩此穴可帮助缓解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4.足三里穴:实际位置在小腿外侧,但脚底板按摩能间接刺激此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感。
5.委中穴:位于膝盖后方凹陷处,通过脚底板反射区的刺激也能影响此穴,缓解腰背痛。
6.晕车穴:位于第二和第三趾之间,按压此穴有助于减轻晕车带来的不适。
7.内关穴的反射区:位于脚底中央稍微靠前的位置,对应手臂上的内关穴,按摩此处可缓解心悸、恶心等症状。
以上介绍了脚底板的一些主要穴位及其功效。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适度按摩这些部位来达到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目的。按摩时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