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散瞳的目的:散瞳是通过药物暂时麻痹睫状肌,使眼睛无法调节,进而测量真实的屈光状态。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调节能力强,如果不完全解除调节,容易出现假性近视或低估远视度数的情况。
2.快散与慢散的区别:
快散通常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持续时间约4-6小时。因为其作用时间短,对调节的抑制可能不够彻底,在高度调节的儿童中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
慢散多使用阿托品类药物滴眼,起效时间较长,通常需要连续使用1-3天,其作用时间可持续1-2周。慢散能够有效解除调节,更适合评估儿童真实的屈光状态,尤其在诊断和治疗屈光异常(如远视、弱视)时,更具有优势。
3.选择慢散的原因:
儿童由于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快散可能无法完全解除调节,导致验光结果偏差。
慢散可以全面了解远视储备和屈光度偏差,便于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五岁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准确的屈光检查结果对弱视矫治和预防近视至关重要。
4.注意事项:
使用阿托品进行慢散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过量引发药物反应。
散瞳期间应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可佩戴太阳镜保护视力。
散瞳后短期内可能出现畏光、视物模糊等现象,为药物正常反应,无需过度担忧。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儿童有特殊需求,例如急诊验光或复查,则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快散。但五岁小孩的验光检查优先考虑慢散,以确保屈光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