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调节心率、心输出量和血管直径。
交感神经系统能够促进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以及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从而升高血压。
副交感神经则具有相反的作用,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压力感受器反射是神经调节中的重要部分。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感知到血压的变化后,通过传递神经信号调节心脏和血管功能,迅速调整血压。
2.体液调节:由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介导,通过调节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影响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最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之一。肾素促使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使血管收缩,进而升高血压。同时,刺激醛固酮释放,导致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抗利尿激素通过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
心房利钠肽则通过排钠排水,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3.局部自身调节:组织和器官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如代谢调节和肌源性调节,直接调控局部血流。
当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局部代谢产物如缺氧、乳酸等增多,会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流以满足需求。
肌源性调节涉及血管平滑肌对压力变化的自动反应,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平滑肌收缩以抵消外力,保持恒定的血流量。
通过这些复杂的反馈机制,血压得以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稳定,有效保障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