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标准应基于病理学检查,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如CD117(c-KIT)和DOG1,这些标记的阳性率分别超过90%和80%。
2.对于局限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指南指出,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肿瘤破裂,以降低复发风险。
3.在辅助治疗方面,对于高风险患者,推荐使用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长达三年的辅助治疗。研究数据显示,其可显著降低约50%的复发风险。
4.对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指南建议首选靶向药物治疗。伊马替尼仍然是首要选择,而对于对伊马替尼耐药的病例,推荐使用舒尼替尼或瑞戈非尼等二线和三线靶向药物。
5.各种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考虑到患者的突变类型,例如KIT或PDGFRA突变,因为不同突变类型对靶向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据统计,大约85%的胃肠道间质瘤存在KIT基因突变。
6.指南还强调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进展。影像学复查频率通常为每3-6个月一次,具体时间可能根据个体风险评估调整。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胃肠道间质瘤的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更为系统化和精确化的指导,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