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身体无法完成必要的修复和恢复功能。如果每日休息不足,应安排固定的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习惯。
2.提高睡眠质量:即使睡眠时间充足,但如果质量不好,例如深度睡眠不足,也会使人感到疲劳。避免在睡前饮用咖啡、浓茶或其他刺激性饮料,减少蓝光暴露,例如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并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助于进入优质深睡眠。
3.排查可能的健康问题:
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疾病可能会引发持久性疲劳。
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在夜间导致反复短暂窒息,使人白天感到极度疲倦。
贫血:红细胞不足或携氧能力下降会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
抑郁症或焦虑症:精神状态对体能影响显著,这些问题可能让人感到无精打采。
4.注意日常生活调节:
均衡饮食:缺乏铁、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会加重疲劳感。
适量运动: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可以帮助改善睡眠结构和增强体力。
合理压力管理: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可能扰乱内分泌平衡并影响睡眠。
5.检查药物副作用:某些药品,如抗组胺药、镇静剂等,可能有嗜睡或降低活力的副作用,如果发现与用药时间相关,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睡眠环境仍无法缓解疲劳,建议尽快寻求医疗评估,明确是否存在其他潜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