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钟的影响:人体的内在生物钟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调控,其对光线明暗变化极为敏感,即便熬夜导致入睡时间推迟,生物钟仍会根据长期形成的规律促使机体在固定时间苏醒。例如,如果习惯每天早上7点起床,即便前一天熬夜到凌晨2点,生物钟不会大幅调整,而可能仍在7点左右唤醒身体。
2.睡眠周期的干扰: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完整的睡眠周期一般需要90分钟左右。熬夜会减少深度睡眠的比例,使睡眠变浅,当接近清晨时,人更容易从浅睡眠中醒来,因此会比预期更早苏醒。
3.皮质醇水平的波动:清晨时,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会自然升高,帮助机体从睡眠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熬夜常伴随着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这种状态可能进一步刺激皮质醇水平的提前升高,加速苏醒过程。
4.环境因素的干扰:即便熬夜入睡较晚,外界的声音、光线等环境因素通常还是会如常开始影响睡眠。例如,白天的光照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削弱人体维持睡眠的能力,从而导致更早醒来。
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避免因熬夜带来的持续性疲劳和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