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周期与人体生物钟
人体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呈90分钟左右一个循环。当入睡后进入深睡眠,逐渐转为浅睡眠时,容易被外界声音或身体感受唤醒。凌晨1-3点正好处于睡眠周期的过渡阶段,更易发生觉醒。规律作息、固定入睡时间有助于减弱此影响。
2.肝脏代谢活动
中医理论认为,凌晨1-3点是肝经运作的时间,此时若肝脏代谢负担重,如饮酒、摄入高脂肪晚餐,会影响血液回流,引起醒来。避免睡前酒精摄入、控制饮食种类可以减少这种情况。
3.心理压力与焦虑
精神压力或焦虑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人难以维持深度睡眠。研究表明,保持放松的心态、进行睡前冥想或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因心理因素引发的夜间觉醒。
4.外界干扰因素
夜间光线太亮、房间温度过高或噪音都会刺激大脑皮层,使其重新进入清醒状态。保持卧室黑暗、凉爽和安静,选择适当的遮光窗帘和耳塞,对睡眠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
5.睡前行为习惯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或电脑,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困难或夜间觉醒。建议在睡前1小时停止屏幕接触,改用阅读或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
6.潜在健康问题
部分内科疾病会导致夜间觉醒,如胃食管反流、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如果持续出现1-3点频繁醒来的情况,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检查。
科学规律的睡眠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的自我调节,能够显著减少夜间觉醒的次数并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