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体温监测:定时测量体温,尤其是高烧(≥38.5℃)的情况下,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9℃,应尽快就医。
2.物理降温:可采取温水擦拭额头、颈部、大腿根部和腋下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酒精挥发可能对小孩皮肤和呼吸道产生刺激。
3.药物退烧:如体温超过38.5℃并伴有明显不适,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儿童剂量的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遵守用药间隔,一般为6-8小时,不宜过量使用。
4.保持水分摄入:发烧期间容易导致脱水,应注意提供足够的水分,可选择温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果小孩出现口干、尿量减少或精神萎靡,需警惕脱水迹象。
5.观察症状:注意是否伴随其他感染征兆,如咳嗽、鼻塞、腹泻、皮疹等。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检查。
6.创造舒适环境:调整房间温度至22-24℃之间,避免过多衣物覆盖,以免影响散热。同时,保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7.警惕危险信号:若小孩出现反复高热、抽搐、精神状态变差等表现,或者手脚冰凉伴随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等,应快速送医排查败血症等严重情况。
由此可见,大多数轻中度的发烧可以通过家庭护理缓解,但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整体状态,确保及时干预潜在的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