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因与诱发因素:
细菌感染:约有90%的皮囊炎病例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真菌感染:也可以导致毛囊炎,但相对少见。
剃须和打蜡:这些操作可能会破坏皮肤屏障,使细菌更容易进入毛囊。
汗液和摩擦:过度出汗和衣物摩擦增加了皮肤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细菌繁殖。
2.症状与表现:
红肿:通常在毛囊周围出现红斑和肿胀。
疼痛:患处可能会有轻微到中度的疼痛或不适感。
脓疱:受影响的毛囊可能会形成小的脓疱,这些脓疱可能破裂并渗出液体。
瘙痒:部分患者还会感觉到瘙痒,尤其是在愈合过程中。
3.诊断与检查:
体格检查: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细菌培养:对于反复发作或难治性的病例,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确定具体的致病菌。
其他检查:如果怀疑真菌感染,可进行真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
4.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局部应用含抗生素的药膏,如莫匹罗星,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若确认为真菌感染,可使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
局部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挤压脓疱。
避免刺激:减少剃须、打蜡等可能引发皮囊炎的操作。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剃须和打蜡,选用透气性好的衣物,以及在运动后及时清洗皮肤和换衣服。皮囊炎多能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得到有效控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