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时间窗要求:溶栓治疗通常需要在症状出现后的4.5小时内进行,这是因为血栓形成后,脑组织会因缺血而迅速受损。超过此时间窗,溶栓治疗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可能超过其潜在益处。
2.药物选择:常用的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这种药物通过激活纤溶系统,将纤维蛋白降解,从而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3.适应症与禁忌症:溶栓治疗需严格筛选患者。适应症包括明确的脑干梗塞临床表现,且无高危出血倾向。禁忌症包括既往严重出血事件、近期大手术历史、活动性内出血等。
4.监测与管理: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和之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要采取措施控制血压,防止进一步损害。
5.疗效评估与后续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进行疗效评估。如溶栓效果不佳,可考虑补充其他治疗方法,如抗凝治疗或介入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功能。
溶栓治疗是脑干梗塞的一线急救措施之一,但必须在专业医疗环境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把握早期治疗时机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