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原体:火疥疮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这些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进入,如擦伤、割伤、蚊虫叮咬或者其他皮肤病变处。
2.传播途径:火疥疮是高度传染性的,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变部位,或者接触污染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等进行传播。学校、托儿所等人群密集场所更容易爆发。
3.临床表现:火疥疮通常开始为红色的小斑丘疹,随后迅速发展成脓疱。这些脓疱破裂后形成黄棕色至蜜色的痂盖。病变多见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4.高危因素: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湿热环境等都是火疥疮易感因素。患有慢性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
5.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抓挠皮肤以减少破损机会。勤洗手,避免共享个人物品,加强营养和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在高发季节,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应加强卫生管理和定期消毒。
火疥疮虽然常见且容易传播,但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