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变化。稳定的生命体征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升高的风险。
2.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或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3.头部位置管理:保持患者头部抬高约30度,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颅内压。这种姿势还可改善脑灌注,降低脑疝风险。
4.药物管理: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和降压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帮助控制颅内压。同时,在使用镇静剂、止痛药时要谨慎,避免影响患者的神经评估。
5.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多液体输入导致颅内压升高。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维持正常的钠、钾水平以支持大脑功能。
6.合适的通气支持:在必要时提供氧疗,保持足够的氧气供应。对于存在呼吸障碍的患者,机械通气可能是必需的措施。
7.心理支持与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清晰沟通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帮助他们理解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
有效的护理和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风险,提高康复机会。保持警觉和专业的护理判断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预后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