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二期乙状结肠腺癌的基本情况:二期意味着肿瘤已经侵入肠壁全层,但未发现区域淋巴结受累或远处转移。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是否需要化疗取决于肿瘤的具体特性和复发风险。
2.评估化疗必要性的高危因素:
肿瘤分化程度差(低分化或未分化),提示恶性程度较高。
淋巴管或血管浸润,增加癌细胞传播的风险。
神经周围浸润,与局部复发相关。
T4期肿瘤,即肿瘤已穿透浆膜或侵犯邻近器官。
手术标本中检测到的淋巴结数量不足12个,可能导致漏诊潜在淋巴结转移。
微卫星稳定型或微卫星低不稳定型肿瘤,这类患者通常对免疫系统的监控不足,复发风险更高。
3.化疗的目的与药物选择: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辅助化疗可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常用方案包括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或单用奥沙利铂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及并存疾病综合考虑。
4.无化疗指征的情况:如果患者病理检查显示无高危因素,且术后恢复良好,则定期随访即可,不需要接受辅助化疗。此时重点放在术后监测,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二期乙状结肠腺癌的治疗策略应依据个体化原则制定,患者及家属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