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成因:
骨继发恶性肿瘤:通常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所引起,经常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患者。
骨质破坏: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感染(如骨髓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表现:
骨继发恶性肿瘤:常伴有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且在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局部骨质溶解,可能合并有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症状取决于具体病因,如慢性感染可能导致持续性疼痛和局部红肿;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广泛的骨密度减低。
3.治疗:
骨继发恶性肿瘤:治疗通常包括对原发癌症的系统性治疗(如化疗、放疗)及局部治疗(如手术和放射治疗),还可能需要缓解疼痛和防治骨折的支持性治疗。
骨质破坏:根据病因不同,治疗措施多样,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抗炎药物、激素调节剂以及补钙和维生素D等。
骨继发恶性肿瘤和骨质破坏虽然都涉及骨骼的改变,但其根本区别在于肿瘤为癌症转移,而骨质破坏往往是由于其他非肿瘤因素引起的结构性变化。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明确区分二者,以便采取适当的医疗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