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理作用及适应症:
艾司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神经传递作用发挥镇静催眠效果,同时还有抗焦虑与肌肉松弛作用。其药效持续时间较长,适合存在入睡困难、夜间觉醒频繁以及合并焦虑的失眠患者。唑吡坦是非苯二氮䓬类药物,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受体,主要用于促进睡眠启动,其镇静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更适用于单纯性入睡困难的患者。
2.药代动力学特点:
艾司唑仑的半衰期为10~20小时,药物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可帮助改善整晚的睡眠状态,但可能导致次日早晨的困倦感。唑吡坦的半衰期较短(1.5~4小时),作用时间有限,对次日清晨的影响较小,但对于夜间多次觉醒的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3.副作用及依赖性:
艾司唑仑长期服用后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并可能出现停药后的戒断反应,例如焦虑加重和反弹性失眠等。唑吡坦虽然被认为依赖性较低,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成瘾风险。两种药物均可能导致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应注意避免过量使用或与酒精同时服用。
4.应用时间及特殊人群:
艾司唑仑因药效持续时间长,建议在睡前30~60分钟服用。唑吡坦吸收速度快,可在睡前立即服用。老年人、肝功能减退者需谨慎使用,剂量应适当调整。
根据患者的失眠表现、合并症状、基础疾病及药物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