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后情绪低落如何调整

2025-03-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生病后出现情绪低落属于常见现象,合理的心理调整对于疾病恢复和整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整:

1.了解和接纳情绪:

生病会引发身体上的不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可能导致焦虑、沮丧等情绪。这些反应是人体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一项研究显示,大约40%-50%的慢性病患者会在患病后经历情绪波动。接受并识别这些情绪是第一步。

2.寻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有助于减轻精神负担,与家人或朋友交流病情、感受及困惑可以有效缓解孤独感。研究表明,与亲密关系的互动可将抑郁症状发生风险降低20%-30%。根据情况选择参加一些患者互助团体,有利于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和鼓励。

3.保持适度活动:

在身体允许范围内进行适量运动,例如散步、伸展、呼吸练习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血清素水平的增加,从而改善情绪。一项针对轻至中度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低强度运动,约有60%的人情绪得到明显好转。

4.关注睡眠和饮食:

睡眠不足和营养不均衡会加重情绪问题。规律作息时间,并确保摄入富含维生素B、镁以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这些营养元素对神经系统调节非常重要。例如,深海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被证实能够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5.学习放松技巧:

冥想、正念训练以及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放松练习,有助于减少过度的负面思考。

6.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绪低落持续超过两周,或者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或在需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

情绪调节与躯体康复同样重要,通过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心理和身体的全面恢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