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生理因素:食欲受到体内激素如胰岛素、瘦素和胃饥饿素的调节。如果这些激素水平失衡,可能会导致持续的饥饿感。例如,瘦素是一种负责抑制食欲的激素,若其敏感度降低,可能导致持续的饥饿。
2.饮食习惯: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或高盐食物会增加食欲。这类食物刺激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使人产生进食欲望。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比如跳过正餐,也可能导致之后更强烈的饥饿感。
3.心理因素:情绪变化如压力、焦虑或抑郁可影响进食行为。有时,人们会通过进食来缓解不良情绪,这通常被称为“情绪性进食”。
4.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足够的睡眠会对调节饥饿感的激素产生负面影响。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胃饥饿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食欲。身体活动量不足也可能导致能量消耗减少,从而引发间歇性的饥饿感。
5.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都可能导致食欲增加。如果持续感到不正常的饥饿,建议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见进行进一步评估。
要解决频繁的饥饿感,需从改善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以及必要时寻求医疗建议等方面着手。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确保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非常重要。如有疑虑或症状持续,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得适当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