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空气污染: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长期被吸入肺部,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形成肺结节。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这成为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吸烟史:吸烟是肺结节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和刺激性化学物质,会损伤肺组织并诱发结节出现。据研究,吸烟者患肺结节的风险较不吸烟者高出约4倍。
3.感染因素: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部感染(如肺结核、真菌感染)会在肺内留下瘢痕或肉芽组织,最终形成肺结节。在我国,肺结核的高发病率也是导致肺结节患病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4.职业暴露:某些职业人群,如长期接触石棉、硅尘、煤尘的工人,更容易因吸入有害颗粒物而发生肺纤维化及肺结节。这类职业病相关原因显著增加了患病群体数量。
5.医疗筛查技术的提升:随着胸部CT成像技术的普及和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检测到以前难以发现的小结节,尤其是直径小于10毫米的亚厘米级小结节。这种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显性化”了潜在患者数量的增长。
6.年龄相关因素:肺结节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些老年人由于长期暴露于环境污染、吸烟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危险因素,更容易形成肺结节。
7.良恶性疾病相关:部分肺结节可能与良性增生性疾病(如错构瘤)或早期恶性肿瘤(如肺腺癌)有关。这一现象也提醒需关注肺结节的性质,避免延误诊治。
肺结节虽然高发,但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仅少部分与恶性肿瘤相关。定期体检、戒烟控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以及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随访观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