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持续性疼痛的影响
尿结石引起的剧烈疼痛(肾绞痛)是导致食欲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会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从而抑制正常饮食的欲望。
2.尿路梗阻造成的毒素积累
结石可能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泄受阻,进而诱发毒素在体内的堆积。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时,会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和厌食。
3.局部炎症反应
尿结石可引发尿路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可能抑制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同时还会导致消化道的不适症状。
4.代谢紊乱带来的影响
部分尿结石患者可能存在代谢异常,例如高尿酸、高钙血症等。这些代谢紊乱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胃肠功能,进一步加重食欲下降。
5.心理压力的作用
尿结石发作时的急性疼痛和病情反复的担忧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焦虑和应激状态可通过迷走神经调节,影响胃肠道功能,表现为食欲不振。
尿结石的处理不仅需要缓解疼痛,还需尽早解决结石本身的问题。多饮水、合理饮食、规范用药,以及必要时手术治疗,是改善症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