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成因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主要与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过度浓缩有关,包括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等晶体聚集而成。饮水不足、高蛋白饮食以及某些代谢性疾病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2.典型症状
排出结石时,常伴有剧烈的腰腹部疼痛,也称为“肾绞痛”。这种疼痛可能从腰部向下放射到腹股沟或大腿内侧。
尿液可能呈现血尿,即尿液颜色变红或呈粉红色,这是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导致的出血。
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尤其当结石位于膀胱或尿道时。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或发热,提示继发感染的可能。
3.大小与影响
小型结石(直径<5毫米)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自行通过尿液排出,但过程可能引起较大的疼痛。
较大的结石则可能卡在尿路狭窄处,阻碍尿液流动,导致肾积水或感染等并发症。
4.诊断方法
尿液分析可以帮助确认是否存在血尿或感染迹象。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可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钙、尿酸水平等,用于寻找潜在病因。
5.应对措施
小型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自然排出,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液体有助于稀释尿液。
疼痛严重时,可使用解痉药物或止痛药。医生根据情况评估后可能建议服用α受体阻滞剂以帮助扩张尿路。
若出现发热、剧烈疼痛或排尿困难,应立即就医,防止严重并发症。
泌尿系结石的发生通常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均衡饮食以及定期体检是预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