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动脉硬化的主要机制是动脉壁的内膜受损,导致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会随着时间增大,逐渐阻塞血管。
2.动脉硬化通常与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加速动脉壁的损伤和斑块的形成。
3.在统计数据中,动脉硬化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尤其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较女性更易受到影响。
4.临床表现可能包括胸痛(如冠心病)、腿部或足部疼痛(如外周动脉病),以及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查、超声波、CT扫描或MRI完成,以评估血管的状态和斑块的程度。
6.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降胆固醇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调整、戒烟、锻炼)以及手术干预(如血管成形术或搭桥术)。
动脉硬化不仅仅是单一器官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的问题,会影响到心脏、大脑和四肢等多个系统的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