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理因素:压力和焦虑常常导致心闷发慌。研究显示,约有7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压力,这些情绪上的困扰可能引发身体不适。
2.生理因素:心脏或呼吸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此类症状。例如,呼吸急促或胸闷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根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31%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3.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也可能是诱因。高盐、辛辣的食物能增加心脏负担,而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引发副作用,如心跳加速或心慌,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并咨询专业人员。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确保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适当进行深呼吸练习。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规律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如果症状频繁或严重,请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医学问题。
通过分析和调整生活方式及注意健康状况,可以有效缓解心闷发慌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