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倒刺产生原因和危害:
倒刺是指皮肤边缘的小裂口,通常由于干燥、寒冷或机械性刺激引起。
虽然看似无害,但撕掉倒刺可能造成皮肤进一步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2.感染的潜在风险:
细菌侵入:撕掉倒刺时皮肤破损,为细菌提供了入侵途径。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局部感染:细菌进入后,可能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和脓液等症状。
全身性反应:若感染扩散至血液,可能发展为败血症,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截肢的可能性:
若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蔓延至深部组织和骨骼,形成骨髓炎。
严重情况下,感染可能导致坏疽,即组织坏死。为了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可能需要进行截肢。
4.正确的处理方法:
遇到倒刺,不要自行撕掉,而应使用消毒后的剪刀小心剪去。
之后应用抗菌药膏涂抹,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为了预防倒刺,应注意手部保湿,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如发现倒刺伴随感染迹象,如红肿、剧烈疼痛或流脓,需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