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后针灸扎什么穴位

2025-01-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病情分析:针灸是中风偏瘫后的常见辅助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在中风偏瘫后常用的针灸穴位:

1.合谷穴:位于手背部,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刺激此穴可以帮助缓解偏瘫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2.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部分,髌骨下缘下方约三寸。此穴具有增强体质,改善下肢功能的作用,对中风后下肢无力有一定的帮助。

3.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百会穴常用于提升整体气血循环,改善意识状态。

4.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该穴位可用于促进上肢肌肉力量恢复和改善局部麻木感。

5.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对缓解下肢痉挛、改善步态有帮助。

6.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约两寸处。此穴常用于调节心脏功能,提高情绪稳定性。

7.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约两寸处。它能促进手指活动能力,对恢复精细动作有益。

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应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同时,针灸治疗通常需要结合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实施针灸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