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定义与发生机制:腔隙性脑梗塞是由小动脉硬化或闭塞导致的微小深部脑梗死,通常发生在基底节、丘脑和桥脑等深部脑组织区域。多灶性意味着存在多个这样的病灶,可能同时影响多个脑功能区域。
2.症状表现: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如运动障碍(如偏瘫)、感觉异常(如麻木)、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下降)以及情绪不稳(如抑郁)。具体症状因病灶位置而异。
3.潜在风险:虽然单个腔隙性梗塞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灶性病变累计效应会显著增加中风复发风险,并可能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影响长期生活质量。
4.诊断与治疗:影像学检查,如MRI,是确认多灶性腔隙脑梗塞的重要工具。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脑循环、控制危险因素、抗凝血药物使用以及康复训练,以减少进一步损害并恢复功能。
5.预防措施:避免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风险因素,加强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多灶性腔隙脑梗塞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定期监测健康状态和积极管理相关危险因素,对预防该疾病及其复发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