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类型I(经典型):这种类型表现为整个食管体部均无明显的收缩活动,同时伴随食管下括约肌在吞咽时无法正常松弛。大部分患者因食管排空功能非常差而出现严重吞咽困难。此类型占比约20%-40%。
2.类型II(压力增高型):该类型的特点是食管体部存在非推进性收缩,同时吞咽时食管腔内压力显著升高,且食管下括约肌同样不能正常松弛。这一类型患者常常表现为间歇性的吞咽困难,其占比约50%-70%。治疗效果通常优于其他类型。
3.类型III(痉挛型):这一类型以食管体部出现异常的强力或不协调的收缩为主,并且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未能完全松弛。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胸痛和顽固性吞咽困难,相对较少见,占比约5%-10%。这种类型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对于贲门失弛缓症的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同分型在治疗选择上可能有所不同,如手术、扩张治疗或药物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