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正常形状:大便的理想形态是圆柱形,长度一般在10-20厘米之间,并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这种形状表明粪便在肠道中经过适当的水分吸收,既不会过于干硬,也不会太稀软。
2.色泽特点:健康的大便颜色主要是由胆汁中的胆绿素和胆红素代谢形成,呈现棕黄色或浅褐色。饮食习惯也会对颜色产生影响,例如富含铁的食物可能使粪便变黑,而大量绿色蔬菜可能导致大便偏绿色。
3.质地表现:理想的大便质地应该是软硬适中,容易排出。如果大便过硬,往往提示水分摄入不足或肠蠕动较慢;而过于稀软可能预示肠道菌群紊乱或存在感染。
4.排出特征:健康的大便通常一次性排出,无需用力挤压且无明显疼痛感。如果排便时间较长或伴随不适,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如果大便形状持续异常,如出现细条状、颗粒状、过于稀薄,或者颜色出现黑色、红色等异常,可能提示肠道疾病、出血或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诊断并安排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