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反酸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减弱有关。正常情况下,下食管括约肌能够有效关闭,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其压力降低或松弛时,胃酸会逆流进入食管,从而引发不适。
2.胃反酸的常见诱因包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某些疾病。饮食方面,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以及咖啡、茶和酒精等容易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或括约肌松弛。过量饮食或进餐后立即平躺也可能促使反流。另外,肥胖、妊娠和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也会增加风险。
3.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反酸的常见病理基础,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接近10%至20%。除了反酸,这类患者还可能出现嗳气、上腹部饱胀感及慢性咳嗽等症状。
4.胃反酸若偶尔发生,多数情况下无需特别担忧,但若频繁出现并伴随吞咽困难、体重显著下降或呕吐带血等症状,应警惕潜在的严重问题,如食管炎、巴雷特食管或食管癌。
减少胃反酸的发生需从生活方式入手,包括避免诱发食物、少量多餐、减轻体重及晚餐后至少两小时再入睡等。对于症状明显者,可使用抗酸药或质子泵抑制剂缓解。如症状持续存在,应寻求专业诊疗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