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消化不良: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如果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缺乏,可能导致食物无法被有效分解,引起腹胀和疼痛。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与排便习惯改变相关。大约10-15%的人口受到影响。
3.食物不耐受或过敏:某些人对特定食物成分(如乳糖、麸质等)不耐受,会在食用后发生消化不适和腹痛。
4.胃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胃肠道炎症,如常见的胃肠炎,其症状包含腹痛、腹泻和呕吐。
5.结肠炎:结肠的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会导致严重的腹痛,特别是在排便之后。
6.胆囊问题:胆囊疾病如胆石症的发作常在进食高脂肪餐后出现疼痛,尽管更多集中在右上腹部,但有时也与排便相关。
7.便秘:长期便秘可导致大便干结,对肠壁产生压力并引起疼痛,有时伴随排便的紧迫感和不完全感。
缓解这些症状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和必要的医疗治疗。若腹痛持续或加重,应考虑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进一步评估和治疗。严格规律的饮食、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及保持适度运动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此类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