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心理因素:进食行为不仅由生理需求驱动,还受到情绪、压力和环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紧张或焦虑的情况下,即使能量需求已满足,仍可能感到饥饿。
2.食物成分:不同的营养素对饱腹感的影响不同。高纤维食品和蛋白质丰富的饮食通常能提供更长时间的饱腹感。如果饮食中以简单碳水化合物为主,可能会较快感到饥饿。
3.血糖波动:食物引起的血糖快速升高和下降也可导致饥饿感。一些含糖量高或加工精细的食物往往会引起血糖波动,使人短时间内感到饥饿。
4.激素调节:饥饿感受控于多种激素,如瘦素和胃饥素。摄入适量能量但激素水平异常,也可能影响饥饿感的出现。
5.生活习惯和生物钟:不规律的作息和进餐时间可以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饥饿感。即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已充足,生物钟紊乱仍能引发饥饿信号。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即使基础代谢量已经得到满足,感到饥饿也是可能的。通过关注饮食成分、保持情绪稳定、调节作息和监测身体激素水平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