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睛明穴:位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刺激此穴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减轻眼干以及改善近视、远视等问题。
2.攒竹穴:位于两眉头凹陷处,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常用于治疗眼睑下垂、眼肌痉挛、头痛以及视物模糊。
3.鱼腰穴:眉毛正中间的位置。按压该穴可以缓解眼周疼痛、缓解眼睛红肿以及消除眼睑局部的紧张感。
4.丝竹空穴:位于眉梢外侧的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对于眼部胀痛、偏头痛、眼睑跳动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5.光明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前缘中点向后约1指宽处,属足少阳胆经。它是一个眼科要穴,能够改善夜盲症、视神经炎及其他视力障碍。
6.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线凹陷处,属于足少阳胆经。可用于治疗眼睛疲劳、视物模糊以及部分眼部炎症。
7.承泣穴:位于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的凹陷处,为足阳明胃经要穴。主要用于缓解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白内障以及眼睛水肿。
8.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属于足厥阴肝经。此穴有助于疏肝明目,对于因肝火旺盛导致的眼睛红肿、刺痛具有显著效果。
9.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掌骨之间的最高点,属手阳明大肠经。对于头面部的疾病,包括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皆有辅助疗效。
10.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中点后方,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可缓解眼部胀痛、头晕以及偏头痛等症状。
应注意在操作上述穴位时,需因人而异,避免过度用力,施术时保持双手清洁。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控制用眼时间、注意饮食调节,有助于提高疗效并预防眼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