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观察孩子是否已具备训练条件
白天尿布保持干燥至少2小时,说明膀胱有一定的储尿能力。
能够理解简单指令,如“去厕所”“坐马桶”。
对大小便有意识,比如拉完尿布后表示不舒服,或者在排便前表现出焦躁、安静等特定行为。
能够主动表达需求,比如通过语言或肢体动作提示想要上厕所。
2.准备适合的工具和环境
提供贴合孩子身高的小马桶或者带有儿童坐垫的成人马桶,确保使用时舒适安全。
在卫生间准备清洁用品,并教会洗手的重要性。
3.建立规律的时间安排
观察饮食、饮水后的排泄规律,通常在饭后30分钟排便机会较高。
每日固定时间让孩子尝试坐在马桶上,即使没有便意,也能培养习惯。
4.使用积极强化方式
每次成功使用马桶后给予表扬,例如微笑、鼓励的话语或小奖励,以增强兴趣。
避免责骂或惩罚,尤其是在出现意外时,以免造成心理压力。
5.逐步减少对尿布的依赖
在白天时段尝试脱掉尿布,提醒孩子及时表达大小便需求。
睡觉时暂时继续使用尿布,并观察夜间是否能够长时间保持干燥,再逐步过渡到夜间脱尿布。
6.注意饮食调节
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以预防便秘问题。
避免过多糖分和刺激性食物,这可能导致尿频或其他排泄问题。
多数孩子在2至4岁之间完成独立如厕训练,要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家长需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尊重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强求一次性达成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