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津液的定义:在中医理论中,津液泛指一切正常的体液,如汗、尿、唾、涎、泪、鼻涕等。这些体液总体称为津液,有别于病理状态下产生的异常液体如痰、饮、湿浊等。
2.分类:
津:指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强的体液,如汗、泪、尿、唾液等。津主要分布在体表和肌肉之间,起到滋润皮肤、毛发和肌肉,调节体温等作用。
液:指质地较黏稠、流动性较差的体液,如关节腔液、脑脊液等。液主要分布在内脏、关节和骨骼之间,起到濡养脏腑、关节和骨骼,维持其正常功能。
3.生理功能:
滋润作用:津液能保持皮肤、毛发、口腔、眼睛等部位的湿润,防止干燥和皲裂。
营养作用:津液能运送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确保它们正常运作。
调节作用:通过出汗、排尿等途径,津液可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维持体液的恒定性。
4.生成与代谢:
津液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来,在肺、脾、肾等脏腑的共同协调下,通过经络、窍道等渠道输布至全身。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汗液、尿液等形式进行,其生成和代谢受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津液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平衡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津液失调,会导致许多疾病,如津亏(即津液不足)会引起口干、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而津液过多则可能导致浮肿、腹胀、湿疹等问题。因此,保持津液的平衡是中医治疗和养生的重要目标之一。